心理學家Robert Sternberg提出的「愛情三角理論」,至今仍被視為解釋愛情本質的一個重要框架。他指出,愛情是由三個主要元素組成的——親密(Intimacy)、激情(Passion)和承諾(Commitment)。在不同年齡、不同人生階段,我們對愛情的理解和追求都可能有所不同。那麼,你又有沒有了解過自己和身邊的人,對愛情有着怎樣的定義呢?
首先,「親密」指的是情感上的連結與緊密關係。這種感覺可能來自於信任、溫暖、安心與被愛的體驗。當我們與對方深度交流(deep talk),感受到被理解、被體諒、可以依靠對方時,這種親密感便自然產生。親密是愛情中穩定和長久的重要基礎。
其次,「激情」則主要指性吸引力和浪漫情感。它可以是見到對方時心跳加速的悸動,也可以是心靈上對連結與融合的強烈渴望。激情帶來興奮、緊張和期待的感覺,往往令人沉醉,甚至上癮。雖然激情在愛情初期極為重要,但如果缺乏其他元素,單靠激情的關係往往難以持久。
最後,「承諾」指的是一種意識上的選擇與責任感,即願意為這段感情作出長遠承諾,並且共同面對未來的挑戰。承諾不僅是情感的堅持,也是行動上的付出。
從心理學角度來看,一段健康的愛情,應當在親密、激情與承諾三個元素之間取得平衡。而更理想的是,雙方的愛情三角形狀態能夠互相接近,彼此在關係中有相似的付出與需求。否則,若只有激情而缺乏親密與承諾,這段關係很容易淪為短暫的迷戀,難以建立真正深厚而穩固的連結。
在愛情的路上,了解自己需要的是甚麼,同時也理解對方的想法和期待,將有助於共同建立一個健康、穩定又令人安心的關係。
更新時間:05/2025